要是你是连江老乡,或者对连江的乡村文化很感兴趣连江县各村村名,那么今天这篇文章你可得认真阅读。我的朋友阿明,是连江人,在乡下长大,最近开始研究家乡各个村子的名字,他说这些名字里有很多故事和过往,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被吸引住了。
连江村名有什么来历?
阿明在县城的一个文化机构任职,去年下半年,该机构承接了一项任务,目标是系统梳理连江各个村庄的历史文献,其中村名的起源是核心内容。起初他认为这项工作应该不难,只需查阅相关文献即可。然而,当他开始实际操作时,发现许多村庄名称背后的历史,远比他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说到“东岱镇”,起初他以为“岱”字与泰山有关联,毕竟泰山曾被称为“岱宗”。后来他前往东岱镇实地考察,向当地长者请教,长者解释说,此地原先位于敖江下游东岸,常受潮汐影响,逐渐形成一片沙洲,从远处观察,这片沙洲的轮廓酷似“岱”字,因此得名“东岱”。这个地名同山没有关联,反而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让阿明对村庄名称的由来有了更新的理解。
村名和地理环境有关吗?
阿明跟我讲过,连江许多村庄的名字,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他到访“晓澳镇”时,感受特别明显。晓澳镇临海,镇上居民世代以打鱼为生。阿明寻访到村里的老渔民陈大爷,陈大爷正抽着旱烟,不紧不慢地讲:“我们这儿原先叫‘小澳’,因为这个海湾面积不大,是个天然的小型渔港,船只出去方便,回来也安稳。”那名字是慢慢演变来的,开始时喊来喊去,慢慢就变成了“晓澳”。人们估计是觉得每天太阳刚露脸,出海的渔船就能平平安安地回来,所以取了这么个寓意。阿明这才明白过来,一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名称,其实寄托了渔民对平安的向往,也反映了当地靠海的实际情况。
村名会随着时间变吗?
调查中,阿明注意到,部分村庄的名称并非固定不变。当他整理关于“琯头镇”的文献时,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县志资料表明,琯头镇原先的名称是“琯江”。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此地是敖江的入海口,水流通道狭窄,形状如同古代的一种细长乐器“琯”。后来,当地居民数量增长,这个地点慢慢演变成一个关键的港口和货物交易中心,往来的船只与行人日益频繁,“琯头”这个称呼也就逐渐流传开来,表示这里是琯江的开端、源头位置。阿明由此感慨,一个名称的演变,也记录了小地方的发展历程。
村名里有哪些故事?
阿明谈到,特别吸引他的,是那些村庄名称里所包含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以“丹阳镇”的“朱山村”为例,他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猜想村里姓朱的人家多,或者村子紧挨着朱山。后来他去村里进行采访,听一位姓林的老先生讲述,传说过去山上住着一只神鹿,毛色鲜红如火,村民们认为这是吉祥的预兆,因此把山称为“赤山”,村子也就得名“赤山村”。再后来,不知又过了多少岁月,说话的腔调逐渐有了变化,“赤山”这个名字慢慢被念成了“朱山”,这种情况持续到了现在。尽管这个说法找不到可靠的文献记载来证实,不过对于居住在那儿的居民而言,这确实是他们村庄一个与众不同的标志。
阿明用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连江的各个乡镇,搜集了众多村子的名称和相关传说。如今,他整理的关于村名由来的第一份手稿已经做好,翻阅那些写满文字的纸张,他感到十分欣慰。他提到,探究村庄名称不只是履行职责,也是重新了解故乡的途径,每个村名都凝聚着一段过往连江县各村村名,都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弄懂了村名,就能更深入地认识这片土地上的居民。
如果你对连江各个村落的名称有兴趣,或者你就是某个村子的居民,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这样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我们连江各个村子的特色,同时请记得给这篇文章点赞和收藏,并且转发给你的朋友们,让更多人一同体会连江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