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名叫大志,他在福州经营海鲜批发已有十年,却在去年把生意地点突然转移到了连江县马鼻镇。周围的人都觉得他这样做很不明智,放着市中心的大市场不经营,却跑去乡镇打拼。然而,半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他开着崭新的车出席,表示这笔看似不划算的投资实际上是一笔稳稳当当的盈利买卖。
马鼻镇海鲜贵不贵?
去年秋天,我与大志初次前往马鼻镇,是在黄岐半岛行驶了三个小时的盘山道路之后,到达时正值码头上的清晨集市福州市连江县马鼻镇,新抵达的缢蛏还残留着海泥的咸味,摊贩用渔网沥干时飞溅的水滴中,可以看到依旧活跃的虾虎。打听了下价钱,比福州市内少了两成多,大志坐在地上挑选螃蟹,用手指着竹篮里的梭子蟹讲:"这边临近海口,每天凌晨三点的水位最为肥壮,送到市区至少要涨价五成。"
马鼻镇摆摊要租金吗?
大志租的场地位于马鼻镇农贸市场外侧,是一个仅有彩钢棚遮蔽的户外摊位。初次缴纳租金时他心存疑虑,但管理人员仅收取两千元押金福州市连江县马鼻镇,告知本地商贩享有三个月的免租优惠。邻近摊位的依姆见他初来乍到,便主动借给他一把旧式杆秤,并说:"你这年轻人讲福州话,是来进货的吧?"后来了解到,马鼻镇有个不公开的条例,新开的店铺若三百天内不售卖逝去的生鲜,镇上的商业组织会协助其联系饭馆。
马鼻镇码头几点开海?
冬至来临之际,我和大志一同前往马头湾码头,见证了开渔盛况,当时凌晨四点的码头已经灯火通明。渔民们身穿防水长裤,正忙着从养殖箱中取出石斑鱼,泡沫箱上印有"直接供应马鼻中心小学食堂"的标识。经验丰富的老船长陈伯手持酒精检测设备,逐船进行检查,他解释说马鼻镇的开海规定十分严格,小潮期间仅准许在近海捕捞,等到大潮时才能出海三十海里远。大志伫立在码头的位置上,目光追随着返航的渔船,与此同时,他的手机屏幕上,订单提示接连出现,这些订单都是源自于前夜直播时购买的海蛎煎用料。
马鼻镇怎么去连江?
春天来临时,大志的生意慢慢步入正轨,每周需要三次把货物运往连江县城。他找到了一条最节省时间的路线,从马鼻镇政府出发,沿着815县道向南行驶二十分钟,经过透堡镇的红树林湿地,就能看到连接连江的跨海大桥。有一次他陪同送货,途经官坂镇的水产加工厂,看到工人们正在整理马鲛鱼,银色的鱼鳞在传送带上反射得十分耀眼。大志讲,那些鱼在下午会到福州的超市售卖,包装上标有"马鼻镇直供"字样。
上个月大志在马鼻镇购置了一处带院子的旧宅子,打算把家眷接到那里去住。前些日子视频聊天时,他正蹲在院子里晾晒海米,从巷口鱼丸店飘来阵阵肉香。"这天儿真不错,"他手持手机转了个身,画面掠过挂着"共建渔歌小镇"标语的牌匾,"早先在福州时被中间商欺负,如今天天和渔民打交道,挣钱心里有底。"
许多人或许不了解,马鼻镇的海鲜市场里蕴含着朴素的生活道理:天不亮就能购得上等海产,待人真诚往往能得货真价实。要是想品尝沾着晨露的海味,不妨选个周末搭乘开往连江的公交,穿过琯头岭隧道时,空气中会慢慢弥漫起咸腥的气息。毕竟在这座以海为生的城镇,从不缺少诚意满满的新鲜与喧嚣。喜欢用海鲜增添生活风味的人,可以点个赞,收藏起来,下次去连江时,按照这份指南走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