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步村村口开店的王老头最近感到为难。去年夏天台风刮倒了村口那棵老榕树,到店里歇息的旅客增多,他琢磨着在店里添置个冰柜售卖冷饮,可是采购的数量实在难以把握——这个村子里究竟有多少户人家?向村长询问,村长翻看那本已经发黄的记录本,不禁感到头疼:"上次的详细统计还是五年前进行的,这些年人员流动频繁,出入不定,实在难以说清。"
朱步村人口统计难在哪?
老王的疑问并非孤例。前往村委会查询户籍信息,系统显示有八百七十六户居民,然而许多家门上空挂着"铁将军",玻璃窗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村东边的养殖合作社最近招聘了二十多名湖南籍员工,他们住在刚建成的临时住所,这些情况显然未被老式档案所记录。负责户籍事务的林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仅依靠纸质材料和挨家挨户的走访,情况总是频繁变化。"
那天傍晚收工后,老王骑着电瓶车在村子里闲逛了半天。他经过小学,看见铁门锁着的门房,保安老李正一个人下棋。老李放下棋子,叹了口气说,"现在全校学生总共才43个,"他继续说连江县潘渡乡朱步村有多少人,"十年前学校可热闹,有12个班级,学生多到凑两桌麻将都嫌不够。"到了后山那片蓝莓种植园,却看到新盖的员工住处亮着二十多盏电灯,园子管理者叼着香烟走过来,递过一支烟说:业务繁忙时需要雇佣六十多名工作人员,就算在农闲季节也要保留十几个负责维护机器的人员。
最新摸查数据有变化吗?
今年的春天,情况有了变化。村里来了个戴眼镜的年轻干部,他是乡镇派来的,拿着平板设备,一家家去记录情况。她跟老王说,现在使用的是民政部门新推行的“智慧乡村”平台,不管是租客信息变动,还是新生儿登记,或是老人去世,都能立刻修改。上个月刚确认的数字是2143人,里面1658人是长期居住的,其余的都是临时来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翻动着页面给老王瞧,就连他在福州做厨师的儿子,在档案里也被记作"流动居住人员"。
村民为啥关心人口数?
弄清数量之后,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村口意外出现了一辆流动接种设施,医护人员解释这是依据最新登记的人口信息安排的医疗配备;合作社新申请的便民资助,也由于将外出务工者计算在内,额外批准了三顶用于防暑的帐篷。老王的冷库生意总算步入正轨,他每天根据后台的人流分布图来安排进货,周末会特意多进一些家庭顾客偏爱的甜筒,工作日则多进务工人员常买的传统冰棍。
前些天下了场大雨连江县潘渡乡朱步村有多少人,从江西来的菜农老徐带着刚满月的孙子到店里买奶粉,老王一边扫码一边说,新来的吧?村卫生院下周会为新生儿提供免费体检,您记得去,老徐腼腆地笑了,没想到外地的也能算作村里的一份子。墙上的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报道,内容是关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开始采用电子化方式登记信息,老王由此想到,那个精确到个人的常住人口统计数字,其实就隐藏在每一步踏入店铺的鞋底沾着的泥土痕迹中,也体现在冰柜里每天消耗的冰棍包装数量上,同样也蕴含在朱步村生活日复一日的热闹景象里。觉得乡村这样的改变挺有意思的,可以分享给周围同样关注家乡进步的朋友,或许将来他们村口开店时,也能用到这些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