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林是多年的朋友,他大学毕业后就在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上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小林是连江本地人,所以他对家乡的海域非常了解,也很有感情。但他同时也亲眼看到了当地从过去单纯依靠海洋资源生存,到现在开始注重海洋保护和发展的巨大变化。
在海洋与渔业局工作是什么体验?
小林刚参加工作时,主要承担渔船注册和捕捞许可办理的工作。2015年某个深夜,他接到渔民老陈的紧急求助——他们的船在黄岐半岛区域触礁。这是他首次经历海上执法的惊险状况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海浪巨大,几乎和船身一样高,救生衣都被浪头冲破了"。
连江县如何平衡渔业开发和生态保护?
一个重要的变化发生在2018年。那时候东洛列岛发生了有害藻华现象,许多鲍鱼因此死亡。相关部门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小林每天都跟随研究队伍到海上采集样本。一些老渔民情绪激动地指责:"不让捕捞我们怎么生活?"不过,在持续三年的时间内,通过推广使用新型浮标和实行捕捞轮休制度,官坂海域的带鱼捕获量如今反而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智慧渔港建设带来哪些变化?
去年琯头智慧渔港落成之后,小林的工作台增添了六块电子屏幕,借助"海渔通"应用软件,他在台风来袭时能够精确调度每艘渔船躲避风雨,有个现象让他深有感触,如今即便是六十岁的老船长也会用手机查询潮汐信息了。
海洋执法中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最困难的是夜间查获电鱼行为。上个月在晓澳海域,违法人员驾驶快艇与执法船只周旋,最终通过监控系统追踪到其母船才得以破案。小林表示,如今安装的"电子围栏"系统,使非法捕捞无处藏身。
为什么说海洋碳汇是未来方向?
今年四月,小林参加了下宫红树林的恢复工作。他看到检测到的信息,每平方公里的红树林每年能固定相当于300棵树木的二氧化碳,这时他忽然明白了局长经常讲的“我们要当海洋牧场的看护人”。
小林办公室的墙壁上,展示着连江海域生态改善前后变化的图示。他谈到,最近感到特别高兴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因为一些年轻人开始询问怎样加入海洋与渔业部门,"这表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关注"。在可以耕种海洋、养殖鱼类的这片土地上,正是众多像小林这样的人不懈付出,才让连江的波浪一直保持着清澈碧绿。
如果你同样被海洋守护的叙述所触动,请为这些"海上卫士"点赞加油!去关注@连江海渔一线,可以得知更多保卫纯净海空的幕后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