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常听到周围的人抱怨挣钱不易,特别是那些在老行业里打拼多年的朋友,个个都面带忧色。但我的老同学王建军就不一样,他在连江从事远洋捕捞工作,前段时间见面时,他神采奕奕,透露说仅秋季第一波渔汛就获得了丰厚收益。现在就给大家讲述他的经历,或许能为那些渴望在传统领域寻求突破的人提供一些思路,看看这个看似平凡的远洋渔业,怎样在近年实现了逆势增长。
老王来自连江安凯乡,现在四十几岁了,家中四代都以捕鱼为生。这些年他和父亲驾驶小船在近海作业,不仅经常遭遇恶劣天气,而且渔获量逐年下降。2021年冬天,他们出海半个月仅捕到两箱零星的小鱼,连船员工资都难以支付。老王在码头蹲着抽了三包烟,意识到这样继续下去不行。
连江远洋渔业可行吗?
过年时和老几位渔民喝酒,聊起县里正在推行的大洋渔业补助措施,老王心里开始盘算,听说邻村老刘买了艘深海捕捞船,到阿根廷海域一趟就能赚回本钱。不过他心里直犯嘀咕,自己连福建近海都没涉足过,真要去几万里外的公海捕捞?跑大洋这行当,得有关系、得有资金,还得懂技术,自己这种外行哪能插得上手?
三月份,他特地去了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前后去了三次。接待人员拿出了不少文件,其中提到购买船只可以享受百分之三十的补助,船员去学习可以减免费用,另外还有专门的人员协助申请远洋捕捞的许可。最让老王觉得羡慕的是,该局组织了一个“渔获直通仓”项目,船只还没进港,上海和广州的鱼商就已经通过网络下了订单。这难道不是帮老一辈渔民解决了“捕捞量大却卖不出去,有好价钱又找不到买家”的长期难题吗!
远洋渔船怎么选?
政策虽然不错,但选船这件事相当复杂。老王带着他多年积攒的20万块钱,和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一同前往连江粗芦岛的造船厂。那里有两款船可以挑选,一种是台湾地区制造的旧船,虽然费用不高,但设备已经比较陈旧了。另一种则是国产的新型远洋鱿鱼捕捞船,配备了卫星定位系统和自动捕捞装置,不过价格要高出很多。
造船师傅察觉到他的迟疑,用手掌拍打新船的船舷,建议他前往秘鲁海域考察,指出那里印尼船只普遍装备了先进装置,每小时的鱿鱼捕获量能达到上百公斤。他强调旧船的续航能力有限,在南极地区零下二十度的严寒环境下,船体钢板若不够坚固将难以承受。老王下定决心,通过借贷筹集资金,同时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最终成功订购了新船,并为它命名为“闽连渔运668号”,期待航行过程能够平顺安稳。
远洋船员哪里找?
船已经到位,不能闲置不用。远洋水手需要能够独立驾驶半年以上,并且掌握现代化装备。老王最初在乡村招募人员,但年轻人更愿意送外卖,不愿意到海上工作,认为“在海上生活如同坐牢”。后来,他记起渔业局提到的“船员培训中心”,前往连江职业中专学校,遇到了一群刚完成海洋捕捞专业学习的毕业生。
山东小伙子小李就在那个时期被录用,他研究过卫星遥感识别鱼群,依靠平板设备就能判断洋流情况。老王对学生们讲:“经验丰富的师傅教你们观察海面状况,你们教我们运用新式工具,咱们可以互相学习。”三个月的培训期间,甲板上常常响起年轻人争论“探测设备信号形态”的声音,老王听着却感到安心——这才是远洋捕鱼应有的景象。
远洋捕的鱼好卖吗?
今年六月,面对南安普敦海峡的波涛,“闽连渔运668号”首次驶入西南大西洋作业区,新型装置展现出强大效能,自动化捕捞设备全天候不停作业,船内迅速积满了新鲜鱿鱼。老王感到十分意外,船上的海事卫星终端居然能够直接接入连江的“数字渔市”平台,厦门商检人员能够远程检测渔获的新鲜程度,上海一家日料餐厅随即以超出市场价百分之十五的价钱订购了这些海产。
九月份快结束的时候,船停在了青屿港,码头的冷藏车立刻就开到了船边。老王看着工人们把一箱箱鱿鱼搬进大箱子里,手机银行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第一笔钱已经到账了——除去油钱和人工费用,净赚了八十多万。他打电话回家,媳妇在那边哭了,说村里人都说他这次肯定要赔钱福建省连江县远洋渔业,没想到真的赚钱了!
老王最近又订购了一条新船,这次准备去北太平洋的秋刀鱼捕捞区作业。他认为连江人的生计本就与大海息息相关,过去讲究“依山谋生,靠海谋生”福建省连江县远洋渔业,如今更要懂得“借助政策机遇,依靠技术闯荡”。虽然远洋渔业辛苦,但只要方向正确,大海就能成为财富的源泉。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打算从事远洋捕捞,或者对这方面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下方发表看法,老王表示,只要是同乡,能够提供帮助的都会尽力。觉得内容有帮助的话,记得点个赞并且分享出去,这样可以让更多连江的渔民了解到新的发展机会!关注我,接下来会带大家一起看看“闽连渔运668号”的卫星操控室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