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认为,外地人在连江工作,首先需要弄明白当地村庄的分布情况。我的一位朋友老王去年在东岱镇经营一家海产干货铺子,就因为不清楚镇下的村庄布局而吃过亏——他曾经去往一个偏僻的村落送货,结果在蜿蜒的山路上兜圈子,花了两个小时,没能赶上最合适的送货时机。现在就用他的实际经历,说说东岱镇究竟有多少个村,刚到那里的朋友看了之后,至少能节省三个月的摸索时间。
东岱镇有几个行政村?
老王初次外出接洽业务是在去年的三月连江县东岱镇有几个村,他依照指示前往“关头村”去收取海带。途中经过一个挂着“蝉步村”招牌的村落,他误以为那是关头村的别称。直到货物卸完之后,他才察觉自己弄错了目的地。事后他在镇政府的公告栏上查到了相关信息,得知东岱镇仅有一个社区,名叫东岱街,同时下辖十一条行政村。这些村子之中,有包括关头、蝉步、洋西、龙佩在内的几个,名称都颇具历史韵味。
沿海村和山区村怎么分辨?
老王最感烦恼的是村落散布得十分不便。就拿他经常去的“山堂村”来说,虽然地图上显示离海边很近,但实际上开车却必须绕过一座小山。今年台风期间他往“洪塘村”送去防潮布,这才了解到这个村子紧挨着闽江入海口,每当潮水上涨时,村口的道路就会被淹没。那位年长的居民向他透露了方法:名称中包含"塘""浦""洲"的村落大多临近海边,而带有"山""岩""佩"的则多位于山丘地带,在全部的十一处村子里,有六个是靠海的,另外五个则隐匿于山谷之中。
哪个村子容易跑迷糊?
上个月老王出席了镇合作社的会议,他注意到一些新成员常把“洋西村”和“洋边村”弄错。事实上,“洋西村”位于北边靠江的地方,村口立着一座旧石桥;而“洋边村”则处在南边,村口那棵有三百年纪的榕树是它的显著标志。比较奇异的是“湖里村”,尽管名字里有“湖”字,但村里并没有什么大的水域。相反,“龙山村”里却有个天然的水库连江县东岱镇有几个村,去年夏天老王还看见当地居民在那儿打捞过掉进水里的配电箱。
老王手机里有个手绘地图,上面画着各个村子的特点,都标得很明白。关头村的海带晾晒区,中午时分最是喧哗;蝉步村的渔船,总是在凌晨四点停泊;山堂村的老人们,每周三都会聚集赶集。要是想在东岱镇发展,先记下镇上的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的基本情况,然后花半天时间,把沿海那6个村都走一遍,这样生意就能比其他人更贴近当地的风土人情。觉得有用的伙计点个赞,下次接着说各村的赚钱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