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浏览过老陈手机里的影像,我的心情仍旧难以平静。前些日子跟随他回到连江晓澳镇鸟澉图,那个他一直挂念的渔家村落,差点让我们在码头的位置情绪失控。
老陈在福州经营海鲜批发业务已有二十年,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上千张鱼类收获的影像资料,但他认为最宝贵的还是鸟澉图码头保存的那些泛黄的老式黑白照片。"你难以想象当时黄鱼汛期时的景象,整个港口仿佛被金光笼罩",他一边品茶一边向我描述,茶壶嘴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去年冬天,他忽然想回老家了,海鲜店转让的时候,我陪着他一起搬冰柜,听着压缩机发出嗡嗡声,他跟买主讨价还价,说要把那些泡沫箱子留给自己,因为年底要用它们装鱼饼运到鸟澉图去,我笑他五十岁了还犯傻,他翻出一张又脏又破的渔村改造文件,拍在冰柜上,冰块掉得哗哗响。
【鸟澉图为何突然走红?】其实并非偶然。正月期间,和老陈一同挤进码头咖啡馆时,外墙依然挂着"紫菜收购点"的旧木牌。穿着冲锋衣的年轻人操控无人机飞越滩涂,几只白鹭受惊飞起,翅膀掠过墙上的标语:"宁舍金山银山,也要守护碧海蓝湾"。
老陈的目光落在墙上的设计图上,双手不停地揉搓,指头都有些发白了。图纸上用红色标示的生态养殖区域,正好覆盖了他家祖宅的所在位置。民宿的经营者端来一杯姜茶,热气在雕花的窗户上凝结成小水珠,对老陈说:"陈大哥,你看那片牡蛎滩,去年有专人守护了半个多月才挡住了寒流。"顺着老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木栈道的尽头,浮标随着波浪上下晃动,仿佛有人撒下了一把会闪烁的亮晶晶的小星星。
怎么在鸟澉图获得在地体验?那天和老陈在滩涂上行走三个小时,胶鞋陷进泥里拔出时发出声响,还带出许多气泡。他指导我识别泥地上的小孔洞,告诉我退潮后喜欢藏匿于此的弹涂鱼十分聪明。中午的太阳把沙石晒得滚烫,远处织网的老妇人忽然挥手连江县晓澳镇鸟澉图,海风裹挟着鱼酱饼的焦糊味飘了过来。
祠堂改建的渔博馆中连江县晓澳镇鸟澉图,老陈面对着陈旧的渔网标本,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这种编织方法是他父亲最早发明的三重结,他颤抖着拿出手机,翻出一段视频。视频里,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他父亲跪在祖辈的坟墓前,浑浊的潮水沿着坟墓的祭坛往下流。玻璃展柜里展示的碳纤维浮球,晃动得让人感到难受,就像老陈现在眼眶里不停转动的泪珠。
分别那天,轮船的汽笛声把许多候鸟都吓飞了。老陈硬要把自己晒的鱼干放进行李箱,说是这样对身体好。看着新盖的污水处理厂在傍晚时亮着蓝色的光芒,我忽然明白了,他经常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保护家乡和传统,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曾经在外地流浪,一定会感受到老陈经历的触动。请你点个赞,并且把它保存下来,这样会有更多人了解这个重新焕发生机的海边村落。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可以在留言区谈谈你的故事;如果你也憧憬这片海域,不妨把它分享给那些同样拥有梦想的朋友。请关注我,接下来我会带大家去参观鸟澉图最后还在使用的传统造船作坊。